在这世界的角落

高清

主演:能年玲奈,细谷佳正,尾身美词,稻叶菜月,牛山茂,新谷真弓,小野大辅,岩井七世,潘惠美,京田尚子,涩谷天外,小山刚志,津田真澄

类型:剧场版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线路J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线路JJ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1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2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3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4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5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6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13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14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15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16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17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18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19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在这世界的角落剧场版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小铃(能年玲奈配音)是一个整日里慢慢腾腾迷迷糊糊的姑娘,最大的爱好就是画画。眼看着到了嫁人的年纪,在父母的安排下,小铃来到了吴市,嫁给了名为北条周作(细谷佳正配音)的男子,成为了北条家的媳妇。径子(尾身美词配音)是周作的姐姐,带着女儿晴美(稻叶菜月配音)住回了娘家。和贤惠老实的小铃不同,径子性格张扬而泼辣,虽然她常常对唯唯诺诺的小铃感到不满,但两人之间的感情其实十分要好。战争开始了,越来越多的战斗机飞过天空,刺耳的防空警报声常常划破夜晚的宁静,战争的阴影一点一点的覆盖着北条一家人的生活。在一场空袭中,晴美不幸遇难,小铃亦失去了右手再也无法作画,然而,在如此残酷的时局下,一家人依然没有放弃对生存的渴望。命运之夜——天之杯Ⅲ:春之歌星期一的硕果异度侵入卡片战斗先导者 Divinez战翼的希格德莉法厨病激发BOY渔港的肉子酱少女们向荒野进发理科生坠入情网故尝试证明狼少女与黑王子机动战舰剧场版 暗黑王子少年犯之七人航海王:狂热行动我家的女仆太烦人了!七骑士:革命-英雄的继承者-剃须。然后捡到女高中生。自称贤者弟子的贤者续·终物语魔女之旅失格纹的最强贤者夏目友人帐 第六季擅长捉弄的高木同学 剧场版Slow Start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完结篇 前篇幻想三国志 -天元灵心记-妖怪人贝姆BEM ~BECOME HUMAN~境界的彼方 剧场版 未来篇勇气爆发银河机攻队 庄严王子厨神小当家 第一季LV1魔王与独居废勇者花开伊吕波机巧魔神来自深渊:流浪的黄昏萤火虫之墓ALDNOAH.ZERO 第二季魔卡少女樱 透明牌篇法外制裁者狗与剪刀的正确用法依赖药水活下去!虚构推理恋与制作人十二宫骑士:圣斗士星矢 第三季22/7排球少年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禁忌咒纹少女与战车 剧场版B-PROJECT 第三季瓦尼塔斯的笔记 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电影品质的好坏,是高低之分;政治倾向,是左右之分

DS被封号了。

电影对谁负责?

电影对创作者负责。

创作者对投资人负责。

投资人对票房负责。

票房是什么,票房是money。

money由国家来负责。

这里根本没有涉及观众,所以同理得证,电影什么时候需要对观众负责啦?!

很多电影不想得到恶意差评。

我同意,差评可以,但坚决抵制恶意。

不过其实大部分差评真的是善意的。

什么?!善意的恶评,那我就更不需要了!

行吧,那你就别说话了!

《世界角落》让我想起了罗伯特麦基《故事》里面有一个篇章中提到的“故事设计的政治学”。

文章有提到:“在理想世界,艺术和政治无任何瓜葛。但现实中,他们彼此不可能相安无事。”

这也是《世界角落》争议最大的地方,该电影的话题在国内战争罪行反思的讨伐甚至超过了电影质量好坏本身。

以大聪来看,电影品质的好坏,是高低之分。

政治倾向,是左右之分。

如果把上下和左右区分开来,大家是不是可以明朗一些。

但《故事》说了,上下左右如同现实的三维世界。没办法真正区分。

所以《世界角落》的导演,玩得一首好牌。抖得一身高级。

他其实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如果大家那么积极去讨论《世界角落》的反战态度问题,倒不如也花些时间思考一下国内导演有一天能不能用这种思维方法拍出这样的电影,也刺激一下日本呢?

别再拍“手撕鬼子”,不高级。

 2 ) 看看雅虎电影的日本观众是怎么说的

当然,出于我的个人立场,只选了差评。日语很差,翻译得不好还请谅解。

1.偷袭珍珠港就是从吴市开始的,偷袭成功后市民排成长队提灯欢庆。这不是灾难,这是报应;

2.主妇形象的描绘是一派胡言。主妇(包括儿童)在战争后期根据国家总动员法,都是战斗单位。她们进行着有组织的竹枪训练,还收集燃料支援战争;

3.日本对敌国所作的恶比这残酷百万倍;

4. “平民被迫卷入战争”这种电影基调是一个巨大的谎言。(战争)给这个世界的灾难就是从吴市开始的,就是从吴市的市民开始的。

5.日本的民众明明对南京陷落欢欣鼓舞,这个虚构的剧本简直让我眼瞎。电影旬报史上最大的污点,说是日本电影史上的犯罪也不过分;

7.本片中的丈夫(周作)工作的地方参与了慰安妇的管理;

8.这部电影忘记了日本曾在中国重庆长达数年的狂轰滥炸;

9.忘记日本的侵略历史,厚颜无耻地只描绘受害者。对于称赞这部电影的无知者,我感觉历史正被渐渐遗忘。

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出了。原网站对这部电影的评分如图,大家可自行感受:

来源:雅虎电影(日本)

至于我,对这部电影并没有什么想说的。既然女主能喊出“我还能继续战斗”“不要向暴力屈服”这种话,我除了“战你妈X”以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看到两年前的评论到现在已经挤到词条首页了,还是有点小高兴的。

最近看到一篇来自知乎的高质量回答,图文并茂地描述了二战时期日本女性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有兴趣的不妨参考:

二战时的日本妇女反对战争吗? - 寒岫冷月的回答

 3 ) 但野花似乎,一无所知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

这是28年之后,动画片再一次拿下旬报最佳。(上一次获奖者是1988年宫崎骏的《龙猫》)

我是在挪威特罗姆瑟国际电影节观看的《在这世界的角落》。

它既不是来自独立动画三杰(譬如去年闯入中日主流观众视野的新海诚)。

也不是来自年老告退但又刊发了复出声明的宫崎骏(连年票房口碑保障的吉卜力工作室)。

导演片渊须直,听过这个名字的,应该不多。他曾与宫崎骏、高畑勋等大师共事,圈内小有名气。

就片渊自己来看,《在这世界的角落》是一个脑洞大开,想象力丰富,观众最终能与创作者一同抵达战争年代的日常故事,在感知现在的基础上去反省真实,超越时空。

电影以绘画/动画的双重形式,将一段往日时光和战争的关键几幕呈现,不断合成一个新的世界。

主人公没有表现出投入或拥抱战争的狂热,更没有后来者的反战意识和三观觉悟,她就是一个安于生活,有点文艺爱好的家庭妇女,然而,她在最后却不可思议地冒出来勇气,宣泄般地喊着:战争怎么可以就这样结束了。

是啊,这该死的战争。

讨论电影所采取的全新表现方式之前,我清楚知道,《在这世界的角落》是在哪一刻击中了自己。

这本是一部过于沉重的电影,导演却有意识把它拍得轻盈,剔透,有如全知视角,神游九天之外。

二战前,入城的少女,置身于文明现代化的广岛街市,耳目一新,感官全开。突然,她却陷入了不可抑止的伤怀感触中。

抬头看天之际,电影突然插入一曲清唱版的《无法忍受的悲伤》。(《悲しくてやりきれない》)

听字词,这首歌好耳熟,是怀旧风格的。唱完一段曲,我敢肯定,它在某一部日本电影里出现过,而且是我相当喜欢的一部片子。因为平时没有听日本电影原声带的习惯。带着这样的猜谜冲动,我的观影局域网开始工作了起来。

过了一二十分钟,我突然反应了过来!原来是周防正行那家伙用过。

无法忍受的悲伤,有什么东西流逝而去,这就是《在这世界的角落》的情感基调啊。

你可望文生义,认为悲伤是这部电影的基调。但我更想侧重强调,为什么是清唱,为什么是抬头看天的时候,措不及防地放入一支插曲——毕竟,这拍的不是《你的名字》。

如同彗星自外太空坠落,《在这世界的角落》把少女目光和镜头一摇,定在了幽幽淡淡的厚软积雨云上,用意并不是常见的小清新与习惯抒情。如果接上电影后半段的轰炸和原爆,你就明白,这首不知来路的插曲,措不及防的无名伤感,其实都是事出有因。

恰好,我还看过河野史代编剧的另外一部作品:《夕岚之街樱之国 》。它当年也入围了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我还记得当时评论的标题叫做“政治过敏”。

《夕岚之街樱之国 》剧照

对,并不是很多人想当然的政治敏感(这个词语也会被套用于《在这世界的角落》上)。

我之所以用这个标题,是因为涉及终止二战重要标志事件的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对于中、日、美三个国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正如日本是受害者,美国是施害者,中国成为了胜利者。但这毕竟是一场战争,只要战争是杀人,杀一个人和杀几十万人,都是恶。

是战争,它,就是恶。

很遗憾,中国人很难置身事外,去正视腾空而起的蘑菇云。正如二战问题更应该是历史问题,但在地缘形势的搅局之下,这个历史问题,一直以政治问题出现。

是否,我们在知晓原爆的威力以外,仍有正视原爆的能力。

是否,我们应该相信,创作者站在了人类的情感之上,对广岛一往情深。

《在这世界的角落》是一部有着文艺外观,实际上完全不太理睬主流观众的艺术动画片。

它一直沉溺于女主人公的神游,迷乱,在时间的空当中,见缝插针,看山观水,顺势而为,突然抖露出人生的伤感。

一切就好像冥冥之中,主人公预知到,有一种强大,不可抵抗的力量,会打破眼前按部就班的家庭生活,改变许多人的命运,夺走许多人的性命。

女主人公有一项充满表现力和想象力的兴趣爱好,借绘画把主观现实,加工成了第三视角,纯度极高的抽象绘画——即便那些画作的风格与抽象流派无关。她一笔一划,天真烂漫,调皮地给大海,天空和美好的事物上色,也把丑陋,暴力和恐怖的记忆,变成了绘画艺术的一部分。

这是一部与吉卜力工作室作品相当的艺术动画片。

电影会有黑屏飞字幕的技巧手法,也会借助卷轴画一样的展开横移,也有突然中断,完全不按情节剧故事的人物情绪,自由发散。

电影的情绪,完全是碎片呈现,拒绝生硬煽,却循循善诱,把观众带入俯瞰吴市军港的山坡一角,遥远地接收着感伤的信号。

如同动画是对电影/现实的加工处理,影片不断围绕这种修辞做文章,几乎不见对战争的传统表现。贯穿《在这世界的角落》的脉络,只能是时间的流动。

它的寒来暑往,导致整部电影像一本少女日记,这部分有时天气晴,那部分饭团很美味,不加刻意提示,也不做标记停留。

导演则提供了一个参考说法,他希望观众就像通过观看实际上并不动的,纸张上的漫画格,却感受到人物动态与情感张力,《在这世界的角落》所做的,就是进入到那个讲着方言的想象时空。

本片也可能是一部拍摄了大和号,但与大和号距离最为遥远的日本电影。在我看来,这艘号称世界第一,最终成为了二战失败标志的战列舰,最终也只是影片背景里的钢铁道具,时隐时现,如同玩笑。

《在这个世界的角落》反复想要阐释的,大概是我们的生命都是死亡所给予的。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幼,肤色族群,意识形态,价值三观……活在世界上,不是因为你更重要,更值得存活,更有天赋才华勇气,那只不过是因为,死亡还没有带走你。

书本和影像资料的战争劫难,已经历了二次以上的加工删改,有些描述变得血雨腥风,更有欺骗性,也更容易煽动情绪。

当许多人去记忆的河流里,摸索和对证那些水中的石头,尤其是有史记载的大事件,亲历者往往会产生一种身不在场的迷幻错觉,又或者是这样的反应:那些事情,只是发生了而已。

那一天,阳光也许更加耀眼,白云也许更加浓厚。你感觉自己不属于那个世界,但是,你就在那儿。

想用阿巴斯的一首短诗作为结尾:

这条路

多年以前

就被遗弃

但野花似乎

一无所知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4 ) 一个战争年代的平凡女子的安静的悲伤

抱歉题目起的这么朋友圈,不过我觉得这可能是我对这部电影最直观的感受吧。

我在短评里写道,这不是一部优秀的商业片,却是一部很好的艺术作品。它有着日本电影特有的波澜不惊,即使是战争这样沉重的话题;却也在日本人“隐忍”的性格中有所突破,它借主人公的话语和泪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我觉得这部片子能打动我的主要还是因为它选了一个平凡人、而且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普通女人的视角,静静地描绘出了战争的可怕与和平的可贵,而不是大呼小叫和直白的残酷与仇恨。

虽然故事就只是这么坦坦的铺开,但却有几处细节让我很受打动。
一个是女主在失去了右手感觉自己是一个累赘,又背负上外甥女幼小的生命(虽然并不是她的错)的自责的时候的一系列的行动。比如冒死去扑灭了火苗,比如不顾轰炸去驱赶远处的飞鸟。这是一个无助的女人的静默的爆发。更让我感动的是周作奋不顾身的把她扑倒在水沟里躲避轰炸的时候,她言不由衷的说自己要回广岛,周作伤心的说好那你就走吧,我们夫妇原来是这样没有情义,她默不言语。但即使是这样,就在那下一秒,周作却又立刻紧紧地把她扑倒,用自己的身体来为她作掩护躲避轰炸,她也默默的抱紧了周作。被这两个小小的动作直戳内心,这或许就是真正的爱情吧,纵然有各种言不由衷的争吵,却至死不渝。

一个是整个作品选定的女主的这个视角。她是一个最最平凡的女人,没受过太多高等的教育,结婚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尽一切努力去呵护着这个家,去做好一切属于自己的本分。不仅仅是女主,整部作品里所有的女性角色都是那么的隐忍和强大。她们总是在背后默默地撑起这个家,没有怨言,安静的奉献着。这是她们的辛劳与伟大,也是时代的悲哀与不公,却也是这个名族最大的幸运。电影对女主的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描画的非常细腻。她身上有前文说到的那个年代的日本女性所有坚忍的“美德”,但她却也有自己情绪爆发的时刻,这样她不再是一个时代里大同小异的剪影,而是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人”。
当所有人都在强颜欢笑的说着「~て、よかったね」的时候,只有女主自己心里会在默默地想,到底有什么可说的上好的呢?当日军多年的努力在8月15的投降声明中一切都化为乌有的时候,她不甘的泪水和呐喊,也是那么真实。这才是一个正常的,平常的老百姓真实的想法和言行。终于,也是跳出了「ハンカチ」中,那多么悲伤都绝不言表的可怕的日本的皮囊。这一点非常打动我。

第三点我想说的是在短评中看到有人提到说不能理解日本人的受害者心理,对二战和日本怎么也无法感动。我觉得这些朋友还是既有的主观色彩带入的太强烈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看到日本的这些刻画会这么想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我也尊重你们。但是我觉得我们从这部电影中看到的不应该是这些。
首先,仔细看就会发现全片主线几乎没有在主动渲染“我们是受害者”这个情绪。倒不如说,全片的主线应该是:无论发生什么,生活总是要继续。正如战败后婆婆拿出珍藏的白米让女主去好好做一顿饭,但也不要都用掉了,因为还有明天,还有后天。苦痛么?但日子还要是过下去的。
女主在听到投降广播之后的爆发这里其实很容易被我们中国人误解。此时的女主自然是不甘的,但是她的不甘与其说是因为日本军输了,倒不如是说对于战争本身的一次爆发。对于女主这样的最最平凡的普通人而言,她们从战争中真的什么好处都没有收到,相反,她甚至还因为战争落下了残疾,失去了亲人,每天担惊受怕,而这一切的最后就只是换来天皇的一句投降,请国民坚忍,她自然是不甘的。女主期盼的其实并不是日军大胜或是成功侵略他国,实际上她甚至不知道她的国家军队到底是在为什么而战斗,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和身边的人要经历这样的苦难。她的爆发,正是一个最最平凡的人最最真实的控诉: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我们这些无辜的人去承担这些苦难?而这一切到底换来了什么?她并非真的有所求,而只是真的真的真的忍了太久而终于爆发了。

日军在20世纪的种种暴行,最终为他们自己的国家带了的毁灭性的灾难,这当然是自作自受,这当然是罪有应得。然而那些像女主一样平凡的生活着的人们却也是彻彻底底无辜的啊!为什么要让这样多无辜的人,去承担国家政府的罪过呢?这便是战争最邪恶的地方了。因为在战争中无论输赢,最终总有人受到伤害,而那些人往往就是这些什么过错都没有的一般人,这公平么?之于日本,正如广岛的人民;之于中国,正如我们那些死在日本人刺刀和炮弹之下的同胞。难道日本战胜了,那些过往的苦难就能被全部抹除了么?虽然我们最终是战胜国,然而那些逝去的同胞却再也回不来了。这便是战争最可怕的地方了。

电影中还有很多处理的很好的地方,比如女主曾经喜欢的男孩儿成了水兵来她家拜访时周作的大度,比如对于リンさん的刻画,比如炮弹在天空中炸成了水彩,比如望着自己被夷为平地的家却不落一滴眼泪的农妇。
电影中一个穿插始终的要素是“家”这个概念。因为战争,国不为国,家不是家,而女主也仿佛一直没有真的成为这个家的一部分,一直一直,女主读「吴」的时候都是用的自己的乡音,读作「くれ①」;而当战争终于结束,她与周作从广岛回吴的时候,她的口音第一次变成了「くれ◎」,变成了吴的口音,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她终于成为了这个家的一部分。
这些细小的地方,都让我非常的被触动。

真的希望我们能够放下仇恨的去看这部作品,希望大家能在这部电影中看到战争对一个普通家庭造成的伤害,希望大家能对“每天一家团圆的笑着就好”的观念有所同感,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战争无论输赢它带来的伤痛都是不可逆转的,所以我们才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维护世界的和平。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读懂这个战争年代平凡女子的安静的悲伤,也希望这世界上不再有这样的悲伤。

CHIN

 5 ) 这部日本年度最佳电影,让我想起了张艺谋的《活着》

上周网络上流出了两部我期待已久的动画电影片源,其中之一是由京阿尼制作的剧场版动画《声之形》。在日本上映8个月之后,本片终于确定引进大陆院线,传闻定档9月17日——距离本土上映正好一年整,对于影迷来说,实在是等得太久了。


考虑到电影的BD/DVD已经发售、网盘资源满天飞的情况,恐怕票房成绩不会太理想。不过话说回来,去年新海诚《你的名字。》国内票房5.7个亿不但让国内版权方赚得钵满瓢满,也推动了一波日本动画电影的引进热潮。片商有钱赚,影迷有片看,这种正向循环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有机会,还是去影院支持一下正版吧。

相比《声之形》,今天要说的另一部动画《在这世界的角落》显得有些冷门。由于题材涉及政治敏感,这部电影引进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但是在日本国内,本片却收获了极高的口碑评价。电影旬报将其评选为2016年度最佳日本电影——这也是时隔28年后,动画电影再次拿下日本最具权威性的电影奖项。(上一次得奖的动画电影是1988的《龙猫》)



除此之外,《在这世界的角落》还收获了2016年度观众满意度第一、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片等诸多殊荣。本片最初只在63家影院公映,后来因为好评如潮才又增加了50所影院的排片范围,并在一天时间内通过网络完成了一千亿日元的众筹用于海外发行和推广。



这部从2016年众多日本电影中脱颖而出的黑马,究竟好在哪?在看过全片之后,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电影从一位普通日本女性的视角出发,描述了在战争时期努力生存下去的故事。题材上和高畑勋的《萤火虫之墓》有几分相似,都是通过普通人的苦难反思战争的残酷和盲目。

电影上映后,口碑遭遇了两极分化。打高分的观众表示本片情感细腻真实,令人动容。而另一方面,不少人却认为此类电影有为二战发起国的日本洗白之嫌,以主角们的悲惨遭遇博取同情,却忽视了战争给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创伤。电影上映后,在豆瓣的评分一路从8.9降至8.1。在日本雅虎电影网站上,也有很多日本网友提出了同样的质疑:电影里所描写的苦难,都是自作自受罢了。



角度决定立场,《在这世界的角落》的确没有摆脱这一局限。其实全片看下来,并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战争,也没有刻意去洗白战争。影片讲述的,仅仅是一个战争年代下,普通女子的生活故事。



女主角的北条铃18岁那年就从老家嫁到吴市的婆家,以新婚妻子的身份开始了平凡的生活。

天性傻白甜的小铃刚到婆家就闹出了不少笑话,她就和那个年代无数平凡的女性一样,善良而朴实。虽然有些笨手笨脚,却也勤快地围在公婆身边经营着家里的生计。战争这个词对于像她这样的普通百姓,显得陌生而遥远。




电影里有几个特别触动我的情节, 一个是小铃和丈夫站在田间远眺停泊在港口的大和号,身为书记员的丈夫自豪地向小铃介绍着这艘世界最大的战舰,而小铃关心的反而是几千名船员洗衣做饭的问题。和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一样,对于小铃来说,一家人的衣食住行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事。




在从小喜欢画画的小铃眼里,就连天空中的炮弹也骤然幻化成了一朵朵水彩。这固然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但其想表达的,同样是普通人对于战争的陌生和不解。





另一个场景发生在家中,两个凶神恶煞宪兵发现小铃在画本上临摹海岸线和军舰,怀疑是间谍而找上门来。待两人一顿训斥离开后,婆婆、嫂子和丈夫非但没有责怪小铃,反而捧腹大笑起来。

"小铃明明就是一个单纯的傻孩子,陆军这些蠢宪兵啊,居然会怀疑她是间谍,这种人要怎么盗窃机密呢?"




象征着国家的宪兵,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既可笑又微不足道。影片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讽刺了这场战争的主导者,让观众的目光重新聚焦到了本片的核心,也就是普通人的生活上。

理解了这点,你就能理解小铃的所作所为和喜怒哀乐,都是为了这个家庭和生活。

物资稀少吃不饱饭,小铃就向邻居请教,用野菜鱼干也能精心烹制一桌子饭菜喂饱家人。




美军飞机撒下的劝降单,与其上交不如做成厕纸更有价值。就像小铃说的一样,什么都利用,持续生活下去就是我们家的战斗。

和谁战斗?说白了,还是和战争带来的苦难在斗争。谁不希望平平稳稳地过日子呢?可是战争一打响,昔日稳定的生活成为了泡影,甚至连这个家都变得支离破碎。




所以当燃烧弹从空中落入家里,大家都忙着逃命的时候,只有小铃不甘心地回头,然后拼了命似地找布团拎水灭火,就是因为不想失去这个唯一的栖身之地。





所以在听了天皇的停战广播后,小铃先是不敢相信,随后是抱头痛哭。因为这场战争,自己已经失去了太多太多,而随着天皇的一句停战公告,一切都成了过往云烟。那么,这场战争的意义究竟在哪呢?既没有取得胜利,反而让孩子失去父母,普通人无家可归,让城市夷为平地。小铃的泪水,不是因为战败的不甘,而是对这场无意义的战争的无言控诉。





在看本片的时候,我止不住地想到了张艺谋的《活着》。两部电影都是以小人物的生活为主线,反映身处的时代变革。当然,《活着》的背景跨度较本片更加长远,人物细节更加丰满。但是两者对于普通人身上的善良与隐忍的一面的展现,是心意相通的。





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世界的角落》自始至终没有刻意强调主角是战争受害者,就像《活着》未曾直白地批判过时代一样。他们都说历史洪流中的小人物,但也都坚韧顽强地生存着,接纳着。




电影结尾,小铃和丈夫在战后重新团聚。两个人背着在路上遇到的孤儿,一起向山下的万家灯火慢慢走去。





这就是生命的韧性。


如果这篇文章引起了你的兴趣
欢迎关注一个看心情更新的的公众号:怪谈Kwaidan

 6 ) 你可以说它格局小

用如此温情又克制的语言去表现战争中艰难前行的普通人,这样的影片很少见也很难得。 天真善良的女主人公铃、时刻保护铃的丈夫周作、自强自爱又能干的姐姐径子、互相扶持的淳朴乡民、乱世中沦落至烟花柳巷也心怀感恩的绫……他们经历过无数伤痛,却始终能够重新笑对生活,在守住自己一方容身之处的同时不忘善待他人,始终不放弃爱与被爱,这简直就是一个残酷战争里的童话故事。 在这么美好的世界的角落,有这样美好的一群人,却发生了这么多悲惨的事情,罪魁祸首是什么?当然就是战争。 很多人批判影片对战争的立场有问题,我实在不能认同。主人公生活的地方隔三差五拉起防空警报,物资和粮食极度缺乏,在田边随手画副画被宪兵怀疑是间谍,目睹身边人流离失所痛失亲人,甚至自己也因战争失去至亲、终身致残。试想一下,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人们,不会从内心渴望和平?不会厌恶和恐惧战争?影片没有摇旗呐喊它的反战立场,却无时无刻不在暗暗控诉着战争带给每个人的苦和痛。 还有很多细节也表达了这些最底层的民众对于战争的看法: 1.铃在画小兔子跳跃海间的画时,对水原哲说,“我把哥哥让给你好了。”水原哲立马说,“不要。我们男生中有规矩,看到你哥就赶紧跑(可能因为他哥爱欺负人所以被大家排挤了)。”但他马上又说,“不过大概也比进了海军学校,葬身大海的哥哥好多了。” 2.铃嫁到北条家后,跟婆婆一起清扫房间,翻出以前姐姐的洋装。婆婆回忆说,“那时候还是太平盛世,为了保卫和平要裁军,你公公和附近许多人都因此丢了饭碗……那时候觉得天要塌了,还真怀念那时候为一点小事就发愁的日子。”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现在(战争时期)比那会(和平时期)要痛苦得多——丢了工作对于这些村民来说,当然是关乎生存的大事,可是与战争时期所面临的生存困难相比,还真不算什么。 3.铃随手画舰队被宪兵看到,随即被抓回家确认身份,还被认为是间谍。宪兵用洪亮严厉的语调说,(铃)看起来老实,实际上不知道在盘算什么阴险的计划吧。还断揣测铃可能会利用丈夫的身份盗取军事机密,而此时姐姐和婆婆拼命忍住笑。周作和公公回来后,大家更是笑作一团,嘲笑陆军宪兵的愚蠢,竟把这么单纯的女孩当作间谍。 这个事情可以推测出,民众是有宪兵队在监视着的,如果有人真的公开表达出了反战情绪或意识形态上的敌对,是会被“查水表”的;而动画里一家人坐在一起放声大笑,更是讽刺了这个代表着日本政治意识形态的存在是多么荒诞无理。 4.铃和欧巴桑们在收音机中听到天皇玉音,这时铃表示不能接受投降,气愤地说,这不是一开始就做好觉悟的事吗。不是说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吗……之后打水跑去田里,发现姐姐躲在一旁为死去的女儿哭泣。铃这时候想,我们的过去,就这么烟消云散了。我过去认为合理的东西,我为之忍耐的理由,全部都没有了。 这是影片中最有争议的一段对战争看法的表达。在我看来,这段铃的独白恰恰是整部电影中最鲜明的对战争的讽刺。 铃为什么如此气愤甚至不愿意投降? 她的哥哥、外甥女、父母因战争而死;因为战争,她差点失去了唯一的安身之所;因为战争,她不得不与老公分开,背负起守护一个家的责任;因为战争,她每天担惊受怕,为柴米油盐操碎了心,看尽了世间的生离死别,只想努力地活下去。天皇只需说一句投降,而她呢,所有付出、苦难,所有亲人的死,都是为了什么?她用来麻痹自己的信仰和支柱在这一瞬间都坍塌了。 ——是你说的要战斗到最后,所以我们有了这样的觉悟:即使没有食物,我们也会去寻找野菜充饥;即使失去了自己的住所,我们也会在防空洞中存活;即使失去了亲友和挚爱,我们也会重新振作。

——你现在说要投降,那我过去付出的算什么?我死去的亲人算什么?我拼命忍耐,拼命守护的理由是什么? 同样,姐姐为什么在这个时间为自己的女儿哭泣?因为她觉得女儿白白死去了。

——既然战争可以这样轻易地结束,那为何不早一些投降?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牺牲,女儿就不会死了。

这也是影片最真实的地方,所有人物的认知和行为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地位,也没有超脱他们的时代背景。你怎么让一帮连真实情况都很难得知的乡民(从动画中很多细节可以知道,真实的战况是不公开的,很多民众得到的消息都是相关人士透露只言片语,再口口相传)去反思这场战争的起源是否正义?你怎么让一群连自己生存都顾不上的人,去思考在他们的支持下杀了多少看不见摸不着,还被官方敲定为“敌人”的人?

《在这世界的角落》选择了这样一个小地方,小人物的故事,试图用关怀又不失理智的平视的视角去还原历史、反思战争。你可以说它格局小,不够大气,没有跳脱出一个时代的局限。但你非要揣测导演是不是居心叵测,或者想让所有日本二战题材电影都要来个认错,未免有点自作多情。

导演没煽风,你就自己点了火,某些人还真是易燃易爆炸。

 7 ) 战下生活

个人来说,初到异国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人也在普通的生活着嘛。

买菜做饭,上班下班,排队去听说很好吃的店,商店大甩卖的时候不知道需要些什么不过总之先去瞧一瞧。这些与自己的日常密切联系的小事,意外的能够带来极大的共鸣。因为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就是如此。

在这世界的角落也一样,通过描写银幕前观众们的前人,或者观众本身(但是战争经验者是越来越少了)所亲身经历的战时生活,让几乎每一个走进影院的人的人都受到了震撼。电影本身没有多少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基本只是记录了主人公在战争中的生活,之所以打动人心,原因大概就在于生活本身了。

电影主要的情节都集中在女主すず(汉字写作鈴)嫁到吴军港的北条家之后的生活。彼时已经是1944年2月,二战只剩最后一年半。除开国军在稍后的豫湘桂会战中一溃千里以外,各条战线上轴心国方面都已经败象渐浓。日本在上一年年末已经发动学徒出阵,大学与高等学校的文科生们也需要上战场了。不过毕竟文科生实战不行,人又少,起到的作用不大。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依然是四处转进,失去塞班岛以后,1944年11月开始东京也开始被B29定期问候。不过当时还是高空轰炸,一般人大概只能看到飞机云,看不到问候者本身。

这种情况下,女主的生活自然有诸多困难,不过因为是军属(丈夫是军事法庭的文职军官,公公是海军工厂的技术人员),又在海军一家独大的吴,配给制下的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至少是饿不死的程度。因此女主一家的衣食住行,大约可以看作当时日本中产的一般生活。

穿着方面,北条家的男人们基本上是公家发的制服。女子(主要是女主和她大姑)的衣服较为特别,是一种叫做モンペ的衣服。基本上和裤子差不多,方便行动,之前主要是农村妇女干农活的时候穿,战争进行到末期,出于防空,以及宣传妇女为战争出力等等因素,半强制的要求妇女都穿成这样了。

穿着モンペ的苍龙,来源//twitter.com/HyoujyuIssei/status/451230118367600640/photo/1

电影中也可以看到女主将原来的和服修改成这种样式的情节。说实话这打扮不怎么好看(当然苍龙是好看的),但是战争末期,就连给海军士兵们消遣的杂志“战线文库”里所揭载的女星照片,也大部分都变成了这种穿着,毕竟要准备决战嘛。

女主一家虽然能够得到配给的粮食,但是依然是不够的。调味品当中,砂糖的配给完全停止,还得去黑市采购。其他的酱油和盐之类的也不足,当时日本有所谓“代用酱油”,做法为用盐水加海带,海藻之类的东西一起煮,再加炒过的大豆煮,然后混上配给的一点点真酱油。不过估计最终能够让人感觉到这是酱油的,还是加进去的那一点点真酱油......战时的大米自然也是不足的,怎么让人吃一点点米饭就饱,为了解决这个课题推广了不少“增量煮饭法”。女主有一次煮的“楠公饭”,便是一例。先把糙米炒一炒,然后加上大量的水,密封加热一晚,就会得到膨大了的米饭,相传是楠木正成所创。这种做法下,据说成品的体积增加量只比粥少一点,而且还是固体能让人感觉更容易饱一些。不过增加的都是水,其实只是精神胜利法罢了。女主的奇怪食谱,倒也不是她自创,而是当时的妇女杂志“主婦之友”、“婦人倶楽部”之类的刊登教导全国妇女学习的。顺便一提主妇之友的出版社在战后初期还因为煽动战争被要求从日本出版社协会除名过。战后一段时间内左派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战时的主妇之友,这也是モンペ姿の婦人无误

居住方面,北条家还是挺幸运的。家里的房子因为在山上,为了防火搞建筑物疏开的时候也没有被拆掉。当然B29地毯式轰炸扔燃烧弹的时候,一点点的防火带也没有用,吴的大片房屋还是烧没了。为了防空,每家每户都要求挖防空壕。灯火也需要管制,终战以后女主的婆婆拿出了一部分白米准备吃顿好的,公公就把罩着灯的布取掉了,吃顿正常的饭不容易,好好看看才是。

至于出行,当时汽油短缺,出门坐公交都是烧木炭的,叫“木炭バス”。女主嫁去吴的时候,画面里出现过这个。据说现在北朝鲜还有......

电影末尾,广岛原爆之后没有多久,日本投降,二战结束了。女主在听到玉音放送,得知日本战败以后,突然放声痛哭。印象中之前她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苦难,都没有掉过眼泪,这时的情绪崩溃初看有点奇怪。不过稍微一想便能明白,在那些女主绝对见不到真人的大人物的号召下,她吃杂草当蔬菜,煮可笑的增量饭,不时就要从梦中惊醒收拾细软钻进防空洞,失去了广岛的亲人,可爱的表妹(丈夫姐姐的孩子,实际上应该是侄女,写的时候没有搞清楚辈份w),还有自己的右手。而现在,最大的大人物说“萬世ノ爲ニ太平ヲ開カムト欲ス”,不打了,我们太平吧。然后战争就这么结束了。

哦,原来不打仗也是可以的,原来和平是如此简单的。仅仅一番话的功夫,就使得女主之前所有的忍耐,所有的努力,所有的苦痛,全都失去了意义。大人物如果早点这么说呢,若是早10天,广岛的家人就得救了,早一个月,侄女就得救了啊。但是直到终战前一天的8月14日,东京朝日新闻的头版依然充斥着海军的胜利,“勇猛”的反击之类的新闻。仅仅一天的时间,巨大而突然的转变一下子击垮了女主一直拼了命去绷紧的神经,让她第一次因为战争而掉下了眼泪。

依旧在宣传战争的报纸,下面还有谴责原子弹,以及相关防护的内容

仅仅一天之后,战争突然结束了

但是一般人在这些决定历史的日子里,除了默然接受,继续生活,别无他法。想到自己在大连图书馆查阅大连上世纪2,30年代报纸的时候。1932年3月前后的报纸上,对于当时上海的中日武装冲突,原本对中国军队的称呼是国军,从3月5号开始,称呼改为中国军。到了次日,报纸的日期也由民国纪年,改成了“大同元年”。因为这个月1号,伪满成立了。反射弧慢了4,5天的编辑,他当时的心境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无可奈何的无力之感,想必是不少的。那些影响世界的日子,就像历史书里的一页纸,似乎翻过去了就立刻变换了天地,但是对于身处其中的一般人来说,那都是生活的延续而已。终战前一天的剩饭,终战以后也一样要吃下去。

历史的车轮,不由我们一般人控制,好好生活,碾过来的时候能躲则躲,躲不了躺平了挨碾,反正历史意外的还挺柔软易变的,只要挨过去了,一般不影响继续生活。这部电影的动人之处大概就在于反映了战争中那些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会挨碾的人的生活。而反观国内关于这一悲惨时期的影视剧,就往往没有生活,只有一些绝不会被区区历史车轮碾压的人,所表演的虚妄的奇怪高潮。那种产物,也自然没法打动众多的观众了。

一遍电影之后的杂感,若有错漏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补记:

这部电影果然没法让很多人静静坐下欣赏呢。剧中争议最多的,恐怕是听到玉音放送后女主的表现。

评论中很令我在意的一条:

“其实很简单 不说屈服于暴力就行…这句话最恶心,也轮不到日本人来说。她说这话的意思感觉就像美国侵略日本似的。"

而且我发现不止这条评论,在其他的地方也常常见到有人拿着这句台词,表示这是电影没有一点反思精神的体现。嘛....单纯就这句台词来说,是说日本屈服在了美国的暴力下,其实也没有错。不用战争暴力让敌人屈服,那用什么?用爱吗?就事实层面来说,这句话单拎出来讲也没什么错误。

但是实际上这句话是不能单独拿出来批判的,因为这句台词有前后文,不一起看就没法理解其本意。

以下是女主跑出去以后独白的全文。

「飛び去ってゆく、うちらのこれまでが。それでいいと思って来たものが、だから、がまんしようと思って来た、その理由が。ああ、海の向こうから来たお米、大豆、そんなもんで出来とるんじゃなぁ、うちは。じゃけえ暴力にも屈せんとならんのかね。ああ、何も考えん、ボーっとしたうちのまま死にたかったなぁ。」

翻译的话,相信看过电影的也就看过字幕了,我就不献丑了。这里就其中最重要的“所以才屈服于暴力啊”,即“じゃけえ暴力にも屈せんとならんのかね”这句台词做一说明。

这句台词之前的那一句“ああ、海の向こうから来たお米、大豆、そんなもんで出来とるんじゃなぁ、うちは。”,意思是女主意识到自己是吃着从海对面运来的米和大豆来维生的。而这个海对面是哪里?电影里很明确的告诉观众了。

太极旗,准确的说在当时是所谓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旗帜

女主在战败以后,看到韩国裔的人家中挂起的太极旗,意识到了在战争中,自己其实是依靠着殖民地的粮食才活下来的,然后发出感叹“所以才屈服于暴力”,最后说“ああ、何も考えん、ボーっとしたうちのまま死にたかったなぁ”,意即真希望什么自己都不懂,脑袋空空的死了算了。

这里的“暴力”,一方面可以指女主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战争中受到的苦难,以及日本所遭受的战祸。另一方面,也可以指日本在过往,特别是战争中对于遭受侵略与征服的地区所施加的“暴力”。而这些“暴力”,都是国家的对外侵略和掠夺的直接或间接的产物。女主在天皇宣布投降,日本战败之后,通过曾经被压迫的殖民地的独立标志,清楚的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因为对外进行了侵略与掠夺,取得了“海对面”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直到战败为止的巨量的暴力才会降临。

所以这一段,恰恰可以说是被批判没有反思战争的这部电影,反思最深刻的地方,却被说成“最恶心”,啼笑皆非。

至于那些指责民众为战争出力,进而控诉民众的战争责任,甚至进一步得出“无冤魂”论的人。大可设想一下,以您自己目前的社会地位而言,在本国与他国爆发全面战争之时可以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多少贡献。反对战争的日共30年代就几乎全进了监狱,没转向的直到45年还关着呢。学徒出阵征兵都征到帝国大学的文科学生头上了,那些社会精英能怎么办?还不是只能乖乖去战场。女主就一小学文化程度的普通老百姓,你是希望她策动丈夫破坏镇守府设施啊,还是要让她揭起反日帝大旗上古鹰山打游击?近代化国家对于社会资源的控制是极其精密的,特别是战争动员期间。我们对于国家而言,都是人力资源而已。国家需要使用这些资源的时候谁也逃不了。明明知道自己不是能进防核弹地下指挥所的命,却对和自己差不多阶层的人如此苛责,未免令人有些难以理解。

我之所以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我知道如果爆发战争,自己恐怕也只能和剧中的一般人一样艰难求生。毕竟到了全面战争之时,大多数一般人还是会以一种公平的概率来共同挨炸弹,来被国家所“使用”。为了在有生之年不必有这样的顾虑,从银幕上了解到战争之苦痛的人,我觉得越多越好。

最后以官方口径来作结吧:

“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的侵略,曾经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给日本人民造成很大的祸害。中国人民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把广大的日本人民同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严格区分开来,对日本人民遭受的战争祸害怀着深厚的同情。 ”——《人民日报》1972年9月30日

 8 ) 谢谢你,在这个世界的角落让我找到

日本,动画电影,二战题材,看到这些标签的时候,不少观众难免先行套上已有的认知观念:“不会又是一部比惨赚眼泪的洗白片吧”,然后强行一颗星甩上去,痛斥,这里面没有我想要的“认错态度”。

诚然动画艺术工作者们,并不是需要谄媚一个异国观众的政治家,像《国家的燃烧》一样,那么多直观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作品,没有翻译还遭右派打压,国内又有多少人有能力,有手段去看呢?

所以,简单点,把它当作一部艺术化处理的”白描“动画,导演只是娓娓道来一个发生在二战背景下这个世界的角落,一群平民的日常故事。这样,你多少会有些意外收获。

随意挑几个自己的有趣收获聊一聊

1

女主角 铃,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广岛女孩

想象力丰富,有着能温暖人心的画画的天分

(帮青梅竹马画水彩,兔子,白鹭;昭和手杖;迷路时给”座敷童子“画的吃的;和各种各样的写生)

生活勤劳朴实

(在嫁到这个不认识的家那一天,就百依百顺的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做起事来偶尔粗枝大叶

(在吴市住了很久不记得门牌号;糖罐水缸保存法;总是不得笑点的那个人)

2

铃 和亲家姐姐径子

姐姐思想前卫, 打扮时髦(不打仗的时候和未婚夫约会是看电影吃西餐看博览会), 工作自己找 ,丈夫也自己找,丈夫死后,婆婆家搬家了,“一言不合”带着女儿就离了婚,典型的女强人性格,也从来没直接表达过自己的苦衷。

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是除丈夫周作外,铃这两年心理变化的另一个明显表现点。

作为女强人的姐姐,起初回家有点看不上铃,因为已经在玲身上她看到自己努力不希望成为的样子(嫁到这个不认识的家里,百依百顺的做事,过完没意义的人生)。

同时用轻松语调,不时的穿插着讲了姐姐其实是很悲催的经历

(没有出现过,但显然是那个时期,军国主义教育下懂得很多海军知识的儿子,丈夫死后,被婆家拉去继承家业了)

在痛失女儿后,一段时间,自责的铃都不敢在她面前露出笑容,但渐渐的姐姐却开始傲娇的照顾起这个同样活的很不轻松的弟妹。

铃在失去右手后,多次想回广岛去,8/15原子弹投下那一天,铃在听完已经表态原谅自己的姐姐一席话后,最终确定了自己真正的归宿就在这里

”我爱的人很早就死了,钟表店也拆了,孩子也见不着了,就算这样但这是自己选的路
看到玲顺从的嫁到这个不认识的家那一天,百依百顺的做事,我以为一定是没意义的人生,但玲的归宿可以是这里,哪里都可以,不要瞻前顾后,自己去决定就好“

3

铃 和丈夫周作

单纯如铃,并没有听懂丈夫周作初夜问她的关于行房的隐语。(旧时日本的“柿子树问答”民俗改版)

男:有带伞吗(第一次?)
女:有把新的(第一次)
男:能借我一下吗(可以那个吗?)
女:好的(可以)

没想到铃真的拿了一把伞出来,周作只能拿来勾柿子干吃。出门前奶奶曾经有意提醒过玲,但她那时也是没有听懂,最终成就了一次尬聊

两人婚后相敬如宾,两人又都不是外向的性格,动荡的环境下,见面不多的他们只能礼貌克制的去表达对对方的爱

不太自信的周作,甚至选择让铃去和青梅竹马水原哲过夜。

玲虽然认为水原也是重要的人,但她深知自己妻子的立场,同事对周作无端的猜忌表示愤怒,半夜送走水源后第二天,首次”打破“了这种相敬如宾,吵了一架,但他们也比以往更像夫妻了。

“夫妇也就这样吗?”
“是我勉强你做了我的媳妇,你都不会像对水原那样生气”
“现在不正生气着吗?”

铃一共只画过两次妆,一次是去探望周作,画了白脸,一次是送周作去补充军力,画了红唇

在空袭的水沟里,面对想回广岛有些自暴自弃的铃,不自信的周作再一次嘴上质问着,身体却一次次用尽所能保护着妻子

“这一年半,我很幸福,无论是和你散步还是和你聊天,我都很快乐,难道你不是吗?我家还是这么陌生吗?既然这样,那随便吧”

核爆,战争结束,夫妻俩回到广岛工作,在最初相遇的桥上,是最终从内心走到一起的二人,选择带着新的希望一起回家生活

4

铃 与战争本身

没有“反省”镜头的电影是不是就不具有反战性了呢?不是的,诚然 在片中,导演的白描写实,从艺术角度对战争本身的反对效果表达,是属于上乘的。

最开始,铃问婆婆关于姐姐的事情,借婆婆的口表达了没有人希望有战争。

“有这么”叛逆“的女儿,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还是怀念那一点小事就发愁的日子啊”

公公在空袭时保护铃和晴美的时候,唱起了“埋头做技术一心为和平”

身为技术人员的公公,或许也只是和《起风了》里的主角一样,可能仅仅的单纯想实现自己的机械梦想,然后安居乐业。

第一次正面对话军人就是“马鹿宪兵”(把呆萌的铃当间谍的愚蠢的宪兵),成为了全家的笑料。

铃的右手和晴美,本来是她生活在这个家里的慰藉和快乐来源之一,在探望完公公,得知大和号已经被击沉(象征着日本断了一只手几乎要战败了)的那一天,就像所有的战争,最悲痛的结局总是由平民来承担一样,铃也失去了她最珍视的东西。

妹妹来看望铃,到无数次的防空警报,平民从紧张到麻木

“扭曲了,哥哥不在了真是太好了,没人欺负我们就可以回广岛去了,我这么想着,是我扭曲了,就像左手画的画一样”

这个国家已经被战争扭曲了

再说到争议最大的一段,天皇广播宣布投降,姐姐默默收起播音机,去到无人的角落痛哭女儿晴美,铃也在这一刻彻底的爆发了压抑已久的情绪

“我们的过往就这样烟消云散,我一直认为合理的东西,我一直为知忍耐的理由都飞走了,我们就要在暴力中屈服吗?”

看到这里我的第一感觉是,这很真实。

我听到的更像是说,“为什么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早就知道这是扭曲的我,说什么要战至最后一人,既然一句话就可以宣布投降,为什么要让我们失去这么多才停止?”

同时,我想到了《活着》里的福贵“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牛长大了就是共产主义了。”

受了罪却不知道为什么的历史平民,在他们的痛苦呐喊里也是找不到历史真相的,除了仍然坚定的要活下去,保留着希望,让看故事的人有所反思,在下一次有人企图发动战争的时候,因为想到这样一个电影画面而迟疑了,那反战的效果就算达到了。

 短评

铃最后说“怎么就屈服了怎么就不打了”,其实不难理解。那就是一个普通人面对一场荒诞剧的最真实的愤怒和爆发。吃了那么多苦,死了那么多亲人,都算啥?天皇那么有觉悟早干什么去了?这比“天皇的御厨”里表达的情感要正常多了。(受了好多罪还要说天皇是无辜的是要救的。看了要吐。)

6分钟前
  • 周沐君
  • 推荐

与同样以二战为背景,日本为舞台的《萤火虫之墓》完全不同。以“轻松笔调”描述着,人间地狱里一家人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却绝非美化战争和否认历史。而是不再被天皇=国家意识形态绑架,民众的主体性显现的瞬间,也是人性光芒闪耀的时刻。#后吉卜力时代的到来#

9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以为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白描底层的苦难,完全看不到有关战争的反思。岛国真是细思恐极。

11分钟前
  • 锄禾
  • 推荐

我要是日本人会哭晕在电影院吧,但抱歉身为中国人完全感受不到任何情感。能年的配音很无语,更无语的是小学时期的角色也让同一个人配音,那个女主蠢慢的让我恨不得早点飞出电影院。

16分钟前
  • 不缇
  • 还行

日本人真的很坏 大家千万不要被眼泪模糊了真实的历史

18分钟前
  • 再生
  • 推荐

整体很可爱,但是女主在玉音放送后的几句话太让人失望了:“难道就这样在暴力中屈服了吗” What???明明是你们小日本先侵略别国的好吗??从不反思国家做过的非人的事,只会拿自己老百姓的伤痛来卖惨

22分钟前
  • Kama
  • 推荐

真的是很美的故事,为你们的战争观扣一星

27分钟前
  • 方舒逸
  • 推荐

有时候会想,历史课本上的一句话,背后是那么多人的故事、那么多人的一生啊

28分钟前
  • 不死鳥
  • 力荐

(7/10)很平静的一部片子,没有什么过度煽情。很多人是因为我十年前写的《批判再见萤火虫》关注了我,但其实随着时间久了我的看法也有了一些改变。反战和反暴力时,其实解说打架的“害已性”(你会被打断左腿、右腿、四条腿、还有中间那条腿)要远比鸡汤道德说教“不要打架哦,因为这样人品不好”来得有用……

29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周作真是温柔啊

34分钟前
  • 鹿不鹿
  • 推荐

堪称日本版《活着》,被大时代碾碎,又被大时代抛弃,连一株异乡来的金色蒲公英都舍不得采摘,却因侵犯他国而遭受灭顶之灾,“我们的过去,就这么烟消云散了”。

39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跨越时代,无关政治,残酷到骨子里的反战主题,放之四海而皆准。被卷进战争浪潮的平民,被打破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一切突然发生,一切又突然结束,失去的无可挽回,却不知向何处控诉。所幸的是,还活着。

44分钟前
  • 晴蘭
  • 推荐

世界太凶恶,我只愿与你在这世界的角落安守小小的幸福,当漫天火焰下的拥抱还不算太晚,当满目疮痍化作笔尖灵动,当我们穿越了生死才领悟到相逢的可贵,永远能认出你,活着永远最珍贵;以烂漫想象熬过艰辛战争,田园牧歌上方笼罩的阴霾,另一种视角的反战态度。

4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和黑木和雄的名作<明日>比较相似,完全日常化(全片方言)的战争岁月,由于是动画的缘故,色调更加朴实,更贴近当时田舍百姓的思想境界,在努力活下去的百姓身影下,战争只不过是背景。片渕导演当年<空想新子>时就印象深刻,这次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另外,更重要的是:能年回来了!

46分钟前
  • xxhhcc
  • 力荐

粗体大字的艺术动画片(比如飞字幕)。情绪完全碎片,拒绝生硬煽,而是循循善诱,把观众带入俯瞰吴市军港的山坡一角,遥远地接收感伤。如动画是对电影/现实的加工处理,影片不断围绕这种修辞做文章,几乎不见对战争的传统表现。想起阿巴斯的一首短诗:这条路 多年以前 就被遗弃 但野花似乎 一无所知。

48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就算是旬报第一我也应该先看简介的...又是二战卖惨 我要生气了

53分钟前
  • マモルルルル
  • 还行

天皇广播之后女主角铃说的那几句话,感觉憋很久终于说出来了-“唉,如果二战赢了多好,怎么就输了呢。”诚然老百姓受战争侵害最重,但是战争并不是通过截取普通人生活切面就可以完事的议题。尽管的确有些打动我的细节,可这么多年了,这个国家自作多情的比惨洗白之路从未放弃。

58分钟前
  • 马盼盼
  • 还行

日本人看了可能会感动,但是给我的感觉就是责怪打败了一样。特别是最后女主角知道战败后竟然痛哭说自己还有左手和双脚可以去战斗,自认为合理的东西,一直忍耐的理由,不应该因为暴力(广岛原子弹爆炸)而屈服。简直可怕。

60分钟前
  • 敦士
  • 还行

2017.01.10:《在这世界的角落》是 1988年《龙猫》之后,第二部登顶日本旬报十佳之首的动画片。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宫崎骏的作品,1997年《幽灵公主》旬报十佳第二,2001年《千与千寻》旬报十佳第三。→2017.05.17+18:第40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提名的五部最佳动画电影看罢,最喜欢的还是《你的名字。》!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奶奶家偷吃瓜瓤的野孩子,再遇见已是烟花柳巷着和服的风尘女子;海边把浪花当成白兔的男同学,再遇见已是皮肤黝黑将远行的海军小将;桥上篮筐里看穿一切的小哥哥,再遇见却是相许一生不多言的温柔男人。而那江波的白鹭、入水的砂糖、飘散的蒲公英,融化进那年的雪。随着一场无意义的白光,再也遇不见。

1小时前
  • 西楼尘
  • 推荐